|
【夹江产区】单线日产能4万+、成本优势明显,但夹江陶企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
【jiajiangchanqu】2018-2-3发表: 单线日产能4万+、成本优势明显,但夹江陶企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自建翔陶瓷依靠新建大线获取丰厚的利益后,夹江产区瞬间掀起了一股“上线就上大线”的风潮。时至今日,瓷片线超4万平方米、抛釉砖线超4万平方米已成为产区陶瓷企业上新线的一种常态。然而,在产能过剩日 单线日产能4万+、成本优势明显,但夹江陶企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自建翔陶瓷依靠新建大线获取丰厚的利益后,夹江产区瞬间掀起了一股“上线就上大线”的风潮。时至今日,瓷片线超4万平方米、抛釉砖线超4万平方米已成为产区陶瓷企业上新线的一种常态。然而,在产能过剩日益严重的当下,夹江陶瓷企业依靠大线来降低成本的优势还能坚持多久? ▲2016年6月,四川米兰诺高档建筑陶瓷生产线建设项目与夹江产区内某大型瓷片生产线生产的场景 龙财金/摄影。 不可否认,大线在夹江产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部分陶企依靠大线的产能优势一举奠定了产区大型陶瓷企业的地位。但是大线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销售畅通时能够确保充足的产品供给,在市场销售受阻时则会造成产品积压,严重时会出现爆仓的危机。 回忆过往,夹江产区第一家“吃螃蟹”的建翔陶瓷依靠大线在瓷片领域获得丰厚的利益后,紧接着盛世东方上马一条超4万平方米的瓷片生产线,奥斯堡(华宸分厂)、香莱尔(广乐分厂)上马一条超3万平方米的瓷片生产线,一时间产区内小产量瓷片生产线被迫技改转型,而大产量瓷片生产线在不久后也迎来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瓷片大线受挫后,产区陶瓷企业又把目标瞄准了抛釉砖生产线,从而在夹江以及周边产区掀起了一股大线风潮。 ▲现如今产区陶瓷企业在新线规划之初就已明确要求产能不能低于3万平米。 据了解,早在2014年之前,夹江产区内的抛釉砖生产线日产能均未超过1万平方米,到如今产区内抛釉砖生产线却没有一条日产能低于1万平方米。从盛世东方新建的一条日产1.8万平方米抛釉砖生产线开始,到金翔(建翔分厂)、索菲亚、华宏等企业新建的日产超3万平方米抛釉砖生产线,再到广乐、华兴等企业新建的日产超4万平方米抛釉砖生产线,把抛釉砖生产线的单线产能从原来的日产不足1万平方米,提到了4万平方米。不仅如此,随着抛釉砖单线产能的暴涨,现如今产区陶瓷企业在新线规划之初就已明确要求产能不能低于3万平米。 在陶业长征ⅳ——2017中国瓷砖产能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与2014年相比抛釉砖生产线新增了20多条,日产能增加了40多万平方米,单线平均日产能突破1.6万平方米,单线最高产能突破4万平方米。 “上大线是死,不上也是死,而之所以选择上大线,是因为上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不上就只有等死。”夹江一陶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当产区陶瓷企业都在依靠大线产能优势大打价格战的同时,如果没有产能优势的大线,那么注定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这也是陶瓷企业在明知道上大线具有很大的风险时,还仍然要坚持上线的原因。 在产区陶瓷企业走访中记者发现,年底停窑最早的是大线,库存压力最大的是大线,销售价格最低的也是大线企业。随着越来越多陶瓷企业选择上大线,从而导致大线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倒是把大线的诸多毛病给显现了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产销失衡带来的库存压力。 就产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上大线一味的追求产量,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品质,那么大线企业注定走不远。因此业内人士建议,产区企业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品质,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坚持的更久。 瓷砖相关 夹江陶瓷产业 产区 福建产区佛山产区 ,本资讯的关键词:万平方米夹江产区产区陶瓷夹江陶企起来优势成本产能明显日产 (【jiajiangchanqu】更新:2018/2/3 3:56:13)
|